治理網絡暴力 平臺需重視內容審核
來源:藍太新聞中心 發布日期:2022-04-29
信息時代,互聯網為我們交流、分享和傳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龐大的信息流中,既包括海量資源,也裹挾著不和諧的因素。網絡暴力就是一顆很難根治的“毒瘤”,對維護網絡空間天朗氣清,保障人民群眾的權益造成了負面影響。
那么,什么是網絡暴力?
網絡暴力是指由網民發表在網絡上的具有“誹謗性、誣蔑性、侵犯名譽、損害權益和煽動性”五個特點的言論、文字、圖片、視頻,會對他人的名譽、權益與精神造成損害。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解讀了網絡暴力的幾大類別。首先,是對某一個事實的捏造,會損害公民個人、網民個人的人格權利,或者捏造相關的企業的謠言,可能會損害相關的商譽;第二,是直接辱罵類,比如對一些個人,或對一些事件中出現的人物進行辱罵,侵害公民的個人權利,可能涉及侮辱罪或者尋釁滋事罪;第三,就是“標題黨”,包括斷章取義、“帶節奏”“扣帽子”;同時,網絡暴力中一般還伴隨著人肉搜索,這種行為涉及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
由此可見,網絡暴力絕不僅僅是互聯網中的違規行為,更是一把隨時會傷害到公民的利刃,而網絡傳播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力大的特點,使網絡暴力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加惡劣。為鏟除這顆“毒瘤”,我國有關部門也實施了相應措施。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據央視網報道,近日,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主要聚焦網絡暴力易發多發、社會影響力大的18家網站平臺,包括新浪微博、抖音、百度貼吧、知乎等,要求這些網站平臺通過建立完善監測識別、實時保護、干預處置、溯源追責、宣傳曝光等措施開展全鏈條治理。據中央網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清朗·網絡暴力專項治理行動”對網站平臺提出了具體整治要求,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識別預警機制,進一步細化網絡暴力信息分類標準;
建立健全網絡暴力當事人實時保護機制,調整私信功能規則,建立快速取證和舉報通道,加大彈窗提醒警示力度,加強重點群體救助保護;
嚴防網絡暴力信息傳播擴散,及時清理處置涉及網絡暴力的評論、彈幕等內容;
加大對違法違規賬號、機構和網站平臺處置處罰力度,針對首發、多發、煽動和跟風發布等不同情形,分類處置網絡暴力相關賬號,連帶處置違規賬號背后MCN機構,嚴肅問責處罰失職失責網站平臺,會同有關部門依法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
強化警示曝光和正向引導,及時公布典型案例處置情況,推動權威機構和專業人士友善評論、理性發聲。
要求重點網站平臺要按照統一部署,結合平臺特點進一步細化明確目標要求、工作措施和完成時限,抓好任務落實。中央網信辦將組織督導檢查,對于落實不力、問題突出的網站平臺,采取嚴厲處置處罰措施。
此次“清朗行動”不僅是對個人的要求,還強調了平臺的監管職責。尤其是新浪微博、抖音、百度貼吧、知乎等網站,社會影響力強,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監管,就會成為網絡暴力等不法行為的滋生地。然而,這些平臺上傳播信息量極大,不合規內容也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給平臺監管帶來了一定難度。藍太平洋新媒體內容審核校驗平臺,可自動采集自媒體平臺發布的內容,檢測文本內容、圖片、音頻、視頻,發現其中的敏感信息、禁用詞、錯別字、涉黃、暴力等內容。藍太平洋新媒體內容審核校驗平臺支持在線審核,幫助創作者進行發布前的內容審核校驗;提供網站與新媒體監測服務,協助進行及時有效的平臺監管。
治理網絡暴力,加強內容審核,是保障平臺自身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平臺承擔社會責任義不容辭的選擇。通過運用精準的技術手段進行監管,終會營造出清朗、和諧、有序、包容的網絡空間,給人民帶來更多的網絡幸福感和參與感。
參考資料:
[1]還網絡空間天朗氣清 網絡暴力怎么治?.央視網[引用日期:2022-04-26]
[2]詞條:網絡暴力.百度百科